光伏产业兴起的背景及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:
首先是全球化石能源(石油、煤炭)越来越接近枯竭的严峻能源形势和污染日趋严重、气候日益变暖的生态环境压力。其次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,产业化技术基本成熟。再者是世界相关法规政策的强力推动,日本、美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等国相继出台扶持政策,鼓励和支持太阳能发电,实施“阳光屋顶计划”。
在上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,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,世界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所有新能源产业为“低碳经济”的直接体现。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投入的1度电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收回30-50度电(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别),是投入回报较高的一种生产方式。在各国政策强力推动下,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
1997-2002年,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3.1%;2003-2007年,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.5%;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达6791MW,比2007年的4000MW增长了70%,发展速度呈上升势头。作为半导体、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多晶硅、单晶硅产品,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,也随之快速发展。
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-快速-爆炸式的发展过程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无论在核心技术、产品制造、设备,还是在市场开发、安装与服务等方面,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,有些已达到国际水平,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截至2010年,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;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。此外,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,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、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,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这是我们光伏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贡献,它给了世界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机会。